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腹地、陕鄂豫三省结合部,辖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6县和商州1区,98个镇办,1295个行政村和社区,总面积约1.9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2万,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由于条件差、底子薄,商洛市交通发展长期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公路里程短、标准低,运输能力差、群众出行难,成为制约商洛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商洛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公路交通事业迅猛发展。截止2021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1365公里,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1.1公里,其中有沪陕、福银、包茂等5条高速公路493.2公里;普通国道5条955.8公里;普通省道9条940.7公里;县道1690.6公里,乡道3428.3公里,村道13840公里,专用公路16.4公里。全市现有客运站点93个、货运站场5个;有营运班线客车1064辆、公交车387辆、巡游出租车958辆、网约出租车100辆,开通客运线路440条1500余班次,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通班车。全市基本形成了“通县公路高速化、干线公路优等化、通镇公路三级化、客货站点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运输得到跨越式发展。
一、背景及基本情况:
商洛市6县1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576”脱贫退出标准,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于2020年前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但由于商洛山大沟深,道路交通短板弱项明显,主要表现在农村公路等外路比例高,通组路硬化比例少,通达深度低,群众对次反映强烈。加之2021至2022年两年时间,强降雨连续频发,7县区交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累计水毁公路725条824公里、桥梁251座4002延米,经济损失21.59亿元,70个行政村出现不同程度“通返不通”,巩固脱贫攻坚任务压力巨大。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确保脱贫攻坚后评估顺利通过,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21年8月开始在全市开展“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即: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边建设秦岭山水乡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促进乡村振兴、顺应群众期盼等角度,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实抓好“两边一补齐”行动各项工作,让乡村环境更美丽、群众生活更幸福。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必须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当好先行,“两边一补齐”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道路品质。
二、主要做法:
1、狠抓“二大关键”,巩固交通脱贫攻坚成果。
抓住水毁修复这个关键,确保群众出行不受影响。灾情发生后,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受灾一线安排部署抢险保畅,省厅省局也第一时间赶赴我市指导灾毁公路抢修。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市县交通运输部门闻令而动,主动作为,合力开展水毁公路抢修保通和灾后重建设工作。一是及时开展灾毁道路前期设计工作,成立专家组进驻水毁现场,采取边定方案边设计的方法在2个月内完成了所有灾毁道路施工图设计任务。二是千方百计争取灾毁道路修复资金。目前已争取省级补助资金5040万元,县区采取财政补助、施工企业垫资等方式筹集资金1亿余元,有效缓解了修复重建资金压力。三是邀请央企、市、县有实力的施工企业承建灾毁严重道路修复工程。目前全市灾毁道路恢复重建项目进展顺利:抓住消除“通返不通”这个关键,确保“两通”不受影响,印发了《关于立即开展交通脱贫攻坚“两通”问题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商交函〔2021〕94号),要求各县区对全市1285个行政村村认定道路进行全面排查,限期整改,一是针对道路“通返不通”。主要排查整治路面大面积病害、路基垮塌、涵洞堵塞、标识标牌不全等问题。二是针对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建立落实问题。主要排查是否按要求检查“两通”落实情况,建立“两通”监测台账,定期上报监测报表。三是针对长效机制落实问题。主要排查是否按照《商洛市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落实通村公路养管资金,夯实管护责任,定期检查考核养管工作任务;是否按照《商洛市建制村通客车管理办法》出台通村客运补贴政策,落实补贴资金,配备安全可靠的客运车辆。四是针对群众情况反映处置问题。主要排查是否有群众反映道路通畅和通村客车开通问题,是否针对群众反映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2、紧扣“三大整治”,净化路域环境。围绕建设秦岭山水乡村这一任务,交通部门积极开展以开展“三清、三治、三建”为主要内容的路域环境整治活动。“三清”:一是清理公路及控制区内乱堆、乱占、乱建;二是清理桥涵、边沟淤塞、公路沿线边坡坍塌、路肩垃圾及杂物;三是清理公路沿线非公路标志标牌。通过“三清”工作使公路沿线真正实现“一眼净”的效果。“三治”:一是治理水毁路段,修复路基缺口;二是治理安全隐患路段以及危桥病隧;三是治理路面病害,消灭次差路。通过“三治”工作,有效提高公路安全通行能力。“三建”:一是利用沿线公路用地,建设休闲绿地和微型公路驿站;二是建设绿化、美化、亮化的公路文化长廊;三是建设清晰、完善、醒目的公路标线、标志、标牌。通过“三建”工作,切实提升农村公路品质,打造优美通行环境。
3、实施“四大工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按照市政府《“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实施方案》安排,交通局开展了以乡村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安防四大工程为主要任务的乡村道路品质提升活动,明确了全市硬化1692条1984.72公里、绿化1692条2590.32公里、亮化3585条4160公里、安防1840条2661公里的工作总目标。一是全面调查摸底。商洛市交通运输局第一时间分别召开局党组(扩大)会、局务会、县区交通局长会研究部署,成立了7个调查组,由县级领导分别带队,深入一线,到镇到村到项目,协助县区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二是认真制定方案。根据调查摸底情况,联合市发改、住建、林业等部门,成立了乡村道路品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商洛市道路品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内容、标准要求、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三是规范建设标准。通组路硬化路基宽度不低于4.5m,路面宽度不低于3.5m,混凝土路面厚度不低于18cm,每隔300m设置一道硬化错车道,对路面病害进行处理,对原有错车道进行硬化,无错车道的按照标准增设;对路边为自然山体的采用适宜当地的乡土树种栽置灌木、种草,做到乔灌草结合,应绿尽绿。大力倡导栽植市树-核桃、市花-连翘,结合实际规划打造一批核桃路、连翘路。对村内主干道和人口密集区道路进行亮化,设置太阳能路灯;对临水、临涯、急弯陡坡、学校、人口密集路段增设安防设施。四是落实各方责任。各县区政府具体负责辖区乡村道路品质提升工作,以镇(办)为单位,明确任务,建立台账,抓好具体实施工作。市发改委负责指导县区完善前期手续,并积极争取相关资金用于乡村道路品质提升;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落实自然村组道路硬化省级补助资金争取、行业督查检查和进度统计工作;市住建局负责乡村道路亮化工程的补助资金争取、行业督查检查和进度统计工作。市林业局负责绿化工程资金争取、行业督查检查和进度统计工作。市级各包抓镇办部门按照各自任务分工,协调争取自然村组道路硬化工程资金,督导工程进度。五是严格督导检查。市“两边一补齐”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商洛市道路硬化工程督导考核办法》,市交通运输局抽调业务骨干成立3个督导检查组,一月一检查通报,一季度一考核评比,每季度对工作前3名县区分别奖励50万、30万、20万元,对最后一名进行通报批评。六是强化宣传引导,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两边一补齐”工作,开通了微信群、公众号,每日发布工作动态信息,做到家喻户晓,动员群众积极参与。
三、发展成效:
为确保“两边一补”行动的顺利开展,交通部门聚焦“巩固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道路品质”三大任务,通过狠抓“二大关键”、紧扣“三大整治”实施“四大工程”,全市农村公路各项指标及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路网更完善、通行更安全、服务更舒适、环境更美丽。商洛市交通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省委办、省政府办命名为全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集体。
1、“通返不通”全部整改到位。针对水毁道路,市县联动合力攻坚,用最短的时间进行保畅抢修,聚最大的人力、物力,实施灾后重建,目前,干线公路修复水毁457处,完成投资3.6亿元;农村公路修复水毁公路794条,完成投资17.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0.8亿元,占灾后重建任务的96.34%,尾留工程计划于2022年底将全部恢复到灾前水平。70个行政村“通返不通”全部整改到位,交通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全面建立。确保了群众出行不受影响,顺利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后评估。
2、道路品质提升工程进展顺利。截至2022年5月30日,全市道路品质提升工程累计完成道路硬化940条1080公里,占全市总任务1984公里的54%;完成道路亮化808公里,完成道路绿化1304公里,完成道路安防811公里。项目实施完成后,我市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将达到85%以上,有效解决了偏远山区通达深度不足的问题,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公路通行环境水平不断提升。
3、路域环境整治效果明显。按照建设秦岭山水乡村要求,持续推动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程,落实落细公路路长制责任,确保每段道路有人抓有人管。截止2022年五月底,全市共修复路面21758平方米,清理塌方792处61560立方米,清理排水沟18100米,清理路面堆积物462处6400立方米,清理桥梁、涵洞淤积物212座1300延米,清理路边杂草、垃圾2300吨,修剪路边树木75800余棵。同时,结合市政府“两拆一提升”工作安排部署,精心谋划,迅速行动,已拆除高速公路两侧广告标牌398块、普通干线公路两侧广告标牌3023块,县乡公路已拆除违法广告牌3762块。配合铁路部门治理铁路沿线安全隐患59处,并建立了普速铁路沿线安全环境管理“双段长”工作责任制。工作成效显著,获得省交通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中铁西安铁路局赠送我局锦旗一面。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水平。
四、经验启示与探讨:
1、交通脱贫“两通”动态监测机制必须长期坚持。虽然经过近10年的努力,商洛交通基本状况有了质的提升,通行能力明显提高,运输路网基本形成,基本解决了农村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但是商洛地处秦岭山区,山大沟深,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道路水毁情况时常发生,尤其是农村公路更为突出,“通返不通”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已经建立的县级交通、公路、镇办、村委会和养护员四级联合联动的“两通”动态监测机制必须长期坚持,确保了“两通”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治。
2、建立全民参与的路域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是确保公路品质保持的有效做法。交通部门抓住市政府开展的“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机遇,紧密结合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活动,将路域环境整治纳入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内容,变行业行为为政府行为,由政府推动、政府考核,将路域环境整治压实到县、镇、村三级政府,由各级政府广泛发动沿线群众,落实环境整治三包制度,采取村道德评议比、红黑榜晒、流动红旗亮、爱心超市奖等方法,改变群众“推着干”为“抢着干”,自觉争当路域环境的主角,打响了一场全员参与的环境革命,人人参与,共护家园的群众意识,使路域环境整治工作能够保持长效长治。
3、动员社会多方筹资,才能有效破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难题。公路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单靠国家投资远远不够,我市通过召开乡党见面会、早茶会,项目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多方筹资。这次开展的“两边一补齐”所需资金,就是采取市政府出一点、各县区政府拿一点、市县部门、包联部门和镇办出一点、对上争取一点、群众投工投劳干一点、乡党捐献一点的“六个一点”办法解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解决了建设需要的资金问题。